--------------------------------------------------------------------------------------------------------------------------------------------
本篇文章是由【有錢人的電子報】特約專欄作家Sherman所撰寫, 理財專欄作家Sherman自我介紹:
我是正直有責任感,具備豐富投資經驗且有耐心和想法的Sherman 以投資追求生活與財富均衡是我的目標!
歡迎寫信給予Sherman最大的支持與鼓勵喔! 來信請寄到sherman@1richman.com -------------------------------------------------------------------------------------------------------------------------------------------- 這不是最近在台東鹿野流行的熱氣球~而是發生在世界各地正在上演的人口結構緩步 變化的示意圖。年輕勞動力拉升往上,年長者以及年幼者坐在籃內得到幫助。 從人口結構看來,人口高齡化已經是全世界共同的課題之一。這個現象正逐步在 成形當中,sherman認為,這對所有行業緩慢造成影響,最終將使國家財政、社會福利 和民間消費面臨莫大的衝擊。
一個國家的勞動年齡人口占總人口比例高,也就是撫養率比較低。提供經濟發展有利的 人口條件,這種人口結構下容易創造出高儲蓄、高投資和高消費。所謂的「*人口紅利」 (Demographic dividend)就是指這樣情形持續發生,提供這個國家經濟呈現數十年的持續 增長的有利條件。當一個國家撫養比小於50~53%的時候,表示這個國家正處於人口紅利 期之中。
從各項證據顯示,在已開發國家當中的主要負債來自於幾項因素:包含退休給付以及醫療 保險支出等等,因此,人口急遽老化的結果將導致國家負債加重。CNN也曾經報導過希臘 的醫療服務目前陷入破裂的邊緣。人口老化將會使醫療支出增加,如果經濟發展不佳, 無法兼顧到醫療支出,也會造成社會問題,如同去年10月份發生西班牙馬德里的人民街頭 示威抗議。日本,這個過去二十多年前已經邁入人口紅利末期,如今成為全球高齡化最嚴重 的國家,一般被視為經濟活動萎靡不振的情況,一直到最近,有些新政策才導致呈現復甦。 但是他們也許有很多適應高齡化的商品,也許未來可以在台灣等高齡化國家熱賣。 (sherman認為日本走在亞洲的發展趨勢前端,我們應該以此檢討,並針對本身優勢去調整。)
底下是sherman幫各位讀者們找的世界各國人口高齡化的資料 雖然日本已經邁入高齡化國家,但是似乎已經控制增幅,反而是未來數十年內,亞洲以 南韓、台灣為首,包含中國大陸將被預估成直追日本高齡化的最有機會的國家,這對台灣 經濟發展無疑是一個警訊,如同熱氣球不再上昇般,社會福利、退休制度該如何調整呢? 參考如下:
這同時也符合台灣內政部主計處的預估,台灣人口平均年齡的中位數逐年如陡峭45度增加, 參考底下:
台灣人口紅利預估在幾年後會消失,未來幾年增幅已經趨近於零了之後,未來二十年內會 呈現負數,這和少子化現象也有關係。人口紅利消失的現象將會導致醫療支出資加,退休金 增加,對政府財政無疑是一項打擊,而且預期心理因素也會間接導致民間消費趨緩,而 少子化也會產生教育產業的衝擊。就日本目前高齡化無法紓減的狀況,各項研究也顯示 「人口紅利」只能帶來一次的機會,之後永遠不會再發生。
台灣正面臨著經濟結構轉型的關鍵時刻,無獨有偶的人口結構也將產生變化,台灣人民 也逼使得不得不正視這些相關的議題與遲早要發生的衝擊,sherman認為長期來說,醫療 服務產值會反映在所佔GDP比例上的提升,對其他的商品消費則大多數將會呈現微幅衰減。 此外,高齡化伴隨著還有觀光產值也會微幅提升。然而,透過人文創新發展以及破壞性 科技創新將會替台灣帶來改變的契機。即使如此,我們應該戒慎恐懼人口結構變化的議題, 並且持續學習與適應。而全球化角度看來,投資機會考量點之一可以從年輕化國家中找尋。
*人口紅利: 這個理論在1998年,首次由哈佛大學教授大衛·布魯姆與傑佛瑞·威廉森所提出。 這一派學者認為,人口紅利在亞洲四小龍與1990年代凱爾特之虎的經濟發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這兩位經濟學家認為1965年至1990年東亞經濟增長(以人均收入衡量)中有至多三分之一 都可能要歸功於人口結構變化所帶來 返回 2013年08月號 |
有錢人的電子報(Richman's E-News) > 2013年08月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