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裕 職場】發現你的「時間櫃子」

找不到這個小工具說明網址
--------------------------------------------------------------------------------------------------------------------------------------------

本篇文章是由【有錢人的電子報】特約專欄作家Tina所撰寫,

職場專欄作家Tina自我介紹:

樂觀熱情的Tina,一個勇敢的人。經由分享、交流,持續用熱情感染周遭的朋友,

認真工作Together、認真生活Together

 

歡迎寫信給予Tina最大的支持與鼓勵喔!

 

來信請寄到  tina@1richman.com

--------------------------------------------------------------------------------------------------------------------------------------------


我發現「時間」是一個個的「空櫃子」...

     

不知不覺地記了三個多月的日誌了,每天都詳細記錄幾點幾分做了什麼事情,

這兩天翻閱這些紀錄,對照下來很清楚的看到我每件事情花了多少時間,

也發現,同一件事情在不同的時間做,會有不同的效率,

舉例來說,我發現我常常在上午八點多開始寫報告,但到十一點多,才做了一點點;

而若從上午十點開始做,卻能快速完成。

又如,我上午做事的心情比較穩定,下午的心情則比較混亂。

好微妙的狀況,一直到最近看紀錄才發現,我要到十點才能進入效率的開端。

 

於是,我重新做了安排:十點前先安排整理性或聯繫性的工作,

而從十點開始進行撰寫報告類的工作,結果我每天的工作量並未減少,

反而因為完成的效率提高,成就感也較高,還覺得自己的寫作靈感滿溢呢!

下午的情形通常是因為午休後會東摸摸西摸摸,一直到下午三點才能再聚精會神,

既然如此我就用同樣的方式把午休後的時間先挪用在其他地方,

等到三點左右即刻開工,這樣時間就多出來了。

前後查看紀錄發現狀況幾乎是如此,就連假日也都有個規律,真的是太有趣了。

於是我把周一到周五每一個小時的時間都做成一個個的空櫃子,

依照紀錄,把待辦事件分類後放進每一個最佳的櫃子裡(最效率的時間)

日後,都參照進行!

以前心裡最惦記工作的事,或有著這件事應該提早或延後一點做會更好的感嘆,

每天總是會有那麼一點點的不安心。

如此安排後,

我開始可以好好回覆email整理資料、到處穿梭走走、上FB Po文、運動,找朋友哈拉。

 

最常被提及的時間管理法是以事件的重要性或急迫性來區分再排進時程裡,

是事件導向的,這樣的安排將逼著你非先處理不可,

但因為忽略生理狀態的關係,可能要花很多的時間才能完成,

其中大部分的時間花在「等」靈感、找資料,

但因為你已將你認為很重要的事優先排定處理了,心裡會一直惦記想趕緊完成,

若先去做別的事,好像變得輕重不分了,

若等的時間多了,思考更不容易集中,執行效率變差,情緒也因此變得不穩定。

如果我的時間真的有如此高的固定性,那麼,我可以改變對時間管理的方式,

將不同的事件依照我的生理效率進行安排,就是放進一格格的「時間櫃子」裡。

 

我對時間管理有了不同的看法之後,

這樣的管理不僅是管理時間、事件而已,或許也連帶地管理了自己的效率和未來,

我也發現在短暫的周休二日的生活也是有它的規律的,

我也用同樣的做法安排假日時間,讓假日真的成為放鬆日。

這紀錄日誌中的發現,真的讓我很興奮,沒想到能找到這種另類的時間管理方式,

不僅工作的有效率輕鬆多了,連假日也能好好的安排,這真的是在記錄外的意外收穫啊!





找不到這個小工具說明網址




返回  2013年04月號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