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篇文章是由【有錢人的電子報】特約專欄作家Sherman所撰寫, 理財專欄作家Sherman自我介紹:
我是正直有責任感,具備豐富投資經驗且有耐心和想法的Sherman 以投資追求生活與財富均衡是我的目標!
歡迎寫信給予Sherman最大的支持與鼓勵喔! 來信請寄到sherman@1richman.com -------------------------------------------------------------------------------------------------------------------------------------------- 金融海嘯過後,我們如同處在驚濤駭浪的經濟大船上,不斷地應付全球市場 的莫名衝擊。sherman認為相對保守的理財觀念已經隨時代演變,重要性逐漸 下滑。反倒是能夠勇於接受挑戰的心態,並且具備彈性的投資策略將能突圍 而出。好比過去重視的節省美德,以現代觀點看來,遠遠不如聰明的投資。
莎士比亞說:「節儉是窮人的財富,富人的智慧」。sherman解讀為窮人是為了消費而 節儉--繼續當窮人;富人是為了投資而節儉所以才能致富,這兩者節儉的背後隱藏的 迥然不同差異,結果是貧富差距拉大,帶來持續性的良性/惡性循環。
從過去凱因斯經濟學的看法來說,某個家庭勤儉持家,減少浪費,增加儲蓄,財富 因此增加,sherman認為這僅是必然的結果,但是不能持續帶來穩定的收入。另外一 方面,從宏觀上分析,節儉對於經濟增加並沒有好處。怎麼說呢?大家傾向節儉à 社會總消費支出下降à社會商品總銷售下降à廠商規模縮小à失業率上升à國民所得 收入下降à居民個人可支配收入下降à社會總消費支出下降……… 哇!!節儉將造成貧困的惡性循環。這就是有名的「節儉悖論」。
節儉悖論告訴我們:節儉減少了支出開銷,迫使商家滯銷,廠家削減產量,進而解雇 工人,使大家減少了收入,最後家庭固定費用扣除之後,帳面儲蓄於是減少了。如果 整個國家增加儲蓄,將使整個社會陷入經濟蕭條和流通減緩。
sherman發現大多數人們節儉儲蓄的行為都是為了更大的消費,這才是節省的真相。 如果我們把這個「消費」換成「投資」,如同上期電子報sherman所提的,投資在 1.讓自我成長 2.投資未來 3.讓別人更幸福,這種「投資」取代「消費」,甚至比起將 錢存起來的節省行為,更加符合動盪不安下現代經濟的因應之道。如同投資組合中, 如果一項積極性的理財產品都沒有,那麼獲取高收益的可能性不高。
同時,節省並存錢非萬靈丹,有時候,某些日常用品的重複性消費,乍看之下好像 每次都很節省,但加在一起卻是驚人的浪費。像是sherman最近買了iphone的充電連 接線,貪小便宜買了幾十元的便宜貨,經常不穩定,最後壞了三次也換了三條。 如果再發生下去,不如購買原廠的比較省錢。
有時候我們想著節省節省,這樣過分節流之下,容易忽略開源,而從中失去了賺取 更多財富的可能性。精打細算、節衣縮食的作法是短暫的,以犧牲生活品質為代價 的,用控制慾望的方法,這種作法是短期的,能縮小收支缺口。但是時間一久, 可能讓人安於現狀,沒有動力去投資理財,易於滿足於目前消費水準,何苦再去費力 地賺更多的錢。好比足球比賽的球員,如果都在後衛防守的話,無論再怎麼努力, 最終的結局可能還是0:0。而獲勝的機會,只會自於對方失誤踢進烏龍球,而非自己 掌握的未來。
僅管節省造就的穩健保守心態過去的確有很多成功者,積極的我們應該更加適當地 消費,或是進行投資,這絕對不是奢侈浪費,而是追求更完美的未來生活。我們可以 看到經濟環境如同地球暖化造成氣候異常的現象一樣,市場變化地越來越劇烈與頻繁, 而拜賈伯斯之賜,人們手上習慣一隻智慧型手機,隨時隨地可以吸收各種知識, 大家隨時都在調整到最佳的狀態中不斷前進,不是嗎?
返回 2012年11月號 |
有錢人的電子報(Richman's E-News) > 2012年11月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