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 職場】鯰魚效應

找不到這個小工具說明網址
--------------------------------------------------------------------------------------------------------------------------------------------

本篇文章是由【有錢人的電子報】特約專欄作家Tina所撰寫,

職場專欄作家Tina自我介紹:

樂觀熱情的Tina,一個勇敢的人。經由分享、交流,持續用熱情感染周遭的朋友,

認真工作Together、認真生活Together

 

歡迎寫信給予Tina最大的支持與鼓勵喔!

 

來信請寄到  tina@1richman.com

--------------------------------------------------------------------------------------------------------------------------------------------


沙丁魚一旦發現與以己為食的鯰魚共處一室時,便會緊張起來加速遊動,

如此一來,沙丁魚便可活著回到港口。

活的沙丁魚味美價高,漁民把捕撈上來的沙丁魚放入魚槽後運回碼頭,

沙丁魚會因離開大海太久而死去,味道因而變差就賣不到好價錢,

為延長沙丁魚的活命期,漁民想出讓魚活著抵達港口的方法,

就是在魚槽裡放入沙丁魚的天敵鯰魚,因為鯰魚是食肉魚,

一旦鯰魚入魚槽後就會四處覓食,沙丁魚為了躲避鯰魚吞食便會加速遊動,

因而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如此沙丁魚就能活蹦亂跳地回到港口了。


這種被對手啟動的現象被稱作"鯰魚效應",企業常利用這個效應激發競爭作用,

也是管理階層激發員工活力的有效措施之一。

一種動物如果沒有對手,就會變得死氣沉沉。

同樣,一個人如果沒有對手,那他就會甘於平庸,養成惰性,最後導致庸碌無為。

前陣子部門來了條「鯰魚」,真給我帶來新的刺激及活力。

(雖然我不承認我是懶游的沙丁魚啦)


人是一種習慣的動物,習慣久了就會變成自然,

形成自然之後,處事態度及思考方式都會以直接反射反應,

這「慣性」就會成為一直無法突破與創新的致命傷。

今年我接了一個全新的工作,這是一個為了達成特定目標而成立的專案型態的工作,

工作進度皆須按照既定的排程進行,但我並沒有發現工作型態與以往的不同,

仍依慣有的方式進行及處理各項工作,沒想到工作的推進越發困難。

此時,空降了一位新同事協助一起處理,起初心裡感覺真不舒坦,

直覺得是因為自己工作能力不足,所以主管需安排強手來協助,

對我的工作士氣真是一大打擊。

新同事具備豐富的工作經驗,在她的帶領下,我們很快地建立了工作默契併肩同行,

對於每一項工作她都以我前所未見的方式,

多方的考慮穩當的處理,我也快速地吸收學習著,思考也變得更周密,

尤其在與主管的溝通及公文書寫作上,工作也越做越順,而我的資料整理整理分析,

也提供她快速掌握工作重點,我們兩人在良性競爭中共同成長,

藉由鯰魚效應獲益良多進步神速。

合理的競爭是促進團隊進步的動力,

良性的競爭是激勵共同成長的關鍵。

原來,這條鯰魚不是殺手是助手啊!


如果競爭是進步的動力,我也無需排斥競爭、畏懼競爭,

但並非所有的競爭非得爭出個你死我活不可,

在這段時間裡我發覺每個人都可以適時的尋找「鯰魚」來加速自己進步,

選擇與自己實力相當的人做為競爭對手,藉由每一次的競賽了解自己的優勢、弱勢,

別等到被放入的鯰魚到來才加速,那時恐怕為時已晚了,

以他人成功的經驗彌補自己的不足,作個自我挑戰的高手吧!





找不到這個小工具說明網址




返回  2012年10月號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