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篇文章是由【有錢人的電子報】特約專欄作家Sherman所撰寫, 理財專欄作家Sherman自我介紹:
我是正直有責任感,具備豐富投資經驗且有耐心和想法的Sherman 以投資追求生活與財富均衡是我的目標!
歡迎寫信給予Sherman最大的支持與鼓勵喔! 來信請寄到sherman@1richman.com -------------------------------------------------------------------------------------------------------------------------------------------- 去年下半年逢歐債景氣動盪不安,sherman看到教育市場能抗拒景氣循環的壓力,特別是在中國、印度有強勁的成長市場以及相對低度開發的本質。sherman認為競爭力來自於基礎與專業技能教育,且教育事業有極高的獲利力。儘管西方一流學府能扮演重要角色,但難以擴張與金融海嘯因素,使得大部份利益仍歸於新興市場之學校以及周圍的民間補教機構。比如sherman本身從事專業軟體業,觀察發現專業軟體業的教育市場也可望雨露均霑。
教育往往被稱為「永不衰退的產業」之一。一般說來,教育對GDP的直接貢獻率為4%-7%,美國僅教育就年均創利2000億美元以上,包括哈佛大學結餘的教育基金已經超過了100億美元,儘管金融海嘯造成發生大學校基金暴跌。特別是高等教育方面,投資收益率平均12.3%,最高的可達23%,教育產業在美國等先進國家的產出遠遠高於新興國家中的房地產等行業。在已開發之先進國家中,他們政府在教育方面投入主要集中在非營利性的基礎教育,但是高等教育則大多屬於民間資本舉辦,具有營利性質。
從聯合國彙整的資料看來,世界年齡平均介於5~25歲的人口,有近40%住在中國和印度,可見未來兩國對教育需求將相當強勁,也因此,sherman相信,從已開發國家趨勢看來,各地的民間資本會持續匯入中國以及印度的高等教育以及專業教育市場中。然而,隨著網路普及、頻寬增加以及科技發展使得攜帶型裝置普及化,很容易地透過數位學習,讓開發中國家可以加快腳步地學習,也促成這些教育市場的一大助力。比方說:Sherman發現,不知從何時開始,已經習慣google找解答並從中學習,其中不乏有專業領域的解答以及技巧經驗,相信各位讀者也是如此。透過數位教育(e-Learning),有規劃地將提供知識給需求的人,並且在逐漸重視專業能力的全球化市場下將會越來越重要。而提供這種服務的機構也將能得到資金挹注。
中國人有種儒家思想長期根深蒂固的影響,儘管景氣不安,但是仍將教育費用優先考慮,教育被視為長期培養並取得社會功成名就的手段之一,且中國父母更重視協助孩子成功對自己晚年得到照顧有直接的關係,不論是無私的愛或是退休規劃,確保教育支出在這種思想下如果高於美國也很正常。而且透過網路作為教育的媒介,比起實體機構以及興建教室場地,民間教育單位更容易進入這個市場,其中台灣地緣以及人力、語言之便,將更有優勢地進入這個市場。底下是透過IDC調查,我們來看看中國大陸e-Learning市場規模。
由此可見,中國人有龐大且普遍未被滿足的教育需求。根據補習班的資訊,國內補習培訓市場規模約為1,000~1,500億台幣,中國大陸為1兆5000億台幣,面臨國內激烈競爭環境且隨教育科技持續發展下,大部分補習培訓業者似乎都面臨著教學轉型趨勢,並積極尋找市場區隔競爭策略,而大陸市場就是很好的成長機會。 另外一個重點就是屬於就業市場的進修教育,專業證照市場,比方各種領域的專業師證照,因為和專業技能以及職場工作息息相關,甚至對自我之能力提昇的要求,如浪潮般如火如荼地展開。我們從專業考試人數的成長能看出社會進步的指標之一。sherman認為,台灣的各產業也在逐步追求軟實力,特別是依靠歐美的製造業也面臨轉型,其中透過教育再造,個人以及企業組織才能不被淘汰並且創造新藍海。 目前sherman所在的軟體市場也是如此,直接看到大陸方面對於專業軟體的培訓需求殷切。綜觀言之,專業軟體的市場同時對於基礎教育以及民間企業都能有所幫助。而目前現況則是,絕大多數使用者僅僅用到這些軟體的20%~30%功能左右。倘若專業軟體的使用能力提昇,對於新興國家以及轉型中的企業軟實力將會加速成長並能夠歐美先進國家並駕齊驅,僅供各位讀者參考看看。 最後補充偉大投資宗師坦伯頓(John Templeton)的名言,也祝各位在新的一年能夠站穩角度,如飛龍般一飛沖天,荷包滿滿。 『多頭市場在悲觀中誕生,在懷疑中成長,在樂觀中成熟,在悲喜中死亡。』 『最悲觀時就是最好的買進時機,最樂觀時就是最好的賣出時機。』 返回 2012年01月號
|
有錢人的電子報(Richman's E-News) > 2012年01月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