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篇文章是由【有錢人的電子報】特約專欄作家Sherman所撰寫, 理財專欄作家Sherman自我介紹:
我是正直有責任感,具備豐富投資經驗且有耐心和想法的Sherman 以投資追求生活與財富均衡是我的目標!
歡迎寫信給予Sherman最大的支持與鼓勵喔! 來信請寄到sherman@1richman.com -------------------------------------------------------------------------------------------------------------------------------------------- sherman先給大家看看底下的的各國產業關聯表(刪除部分國家),親愛的讀者可以 看出一些端倪了嗎?先解說一下表格係數的意義:舉例來說:在大陸一單位的最終需求增加,可誘發台灣的生產為0.03單位(參考下表)。ECFA簽署之後, 這個數值預期將會增加,政策已定,兩岸經貿關係將更能往前進展。 如果這種情況發生,相對於亞洲其他國家,以日本最為受惠。理由是台灣的一單位最終需求將帶來日本之生產誘發效果為0.086單位,高於其他國家。
本表顯示在各國發生一單位的最終需求時,將可在哪個國家誘發多少單位之生產。 資料來源:IMF,參照高川泉,岡田敏裕: 國際產業關聯表からみたアジア太平洋經濟の相互依存關係――投入係數の予測に基づく分析
日本之所以較容易受惠的原因是台灣很多產品的原料從日本進口,比如半導體製造材料、設 備,液晶面板之玻璃等零組件,一些鋼鐵或是石化半成品等等,其實都是頻繁地從日本進口到台灣。此外,如果大陸增加對台灣企業的採購量的話,日本將間接受惠 於原料訂單增加。日本企業近來為了積極調整經營策略,將資源經營集中到更有前途的前端科技、環保新能源等,故需捨棄一部分傳統業務領域,騰出資源空間,出 售工廠是方法之一,較為理想的是向台灣代工,因此在電腦、電視面板、遊戲機、半導體等,日本企業通過台灣企業採購將會持續擴大規模。
sherman發現,日本企業開拓市場地點中,目前已將重心擺在中國。對於日本大企業來說,幾乎都已經進入中國,且通常已經具備獨立開發的可能性。可是對 於中小企業則是即使擁有高水準的技術與服務,但面臨著中國市場經營的經驗與人才等經營資源相對不足的問題。當這些日本中小企業在中國展開事業,台灣可以扮 演良好的媒介。這是一個相當好的機會,且這些中小企業的決策能力以及彈性較高,與台灣中小企業特色類似,與台灣企業聯手的話,將能很快地學習並且成功率較 高。特別在三、四線城市的經營所構成的銷售網路,這絕對是台商佔盡了優勢,日本企業可透過銷售代理以及合資等模式進行與台商的策略聯盟。
未來將逐漸看到日本積極與台灣進行策略聯盟,相輔相成,互補合作。這將是促進日本經濟相當有效果的方式,而台灣也將對日本改變過去單向投資的模式,將逐步 對日本擴大投資,這種雙向投資未來將會經常看到。過去日本進入大陸市場多數以高階市場為主力,提供高品質、外觀姣好的商品對高收入者進行銷售,如今,為了 擴大銷售,將會緩步走向中階市場,勢必壓低價格,進行台灣企業較擅長的成本控制,所以日本企業可以透過台商在大陸的銷售網絡或是成本控制能力進行策略聯 盟。
歐美等國家的消費市場依舊普通,企業發展將持續轉向新興市場,否則將會嚴重受到衝擊。也因此,sherman看好在中小企業的台日聯手進軍大陸中間市場的 狀況,將會如雨後春筍般遍地蔓延開來。其中可以留意具備這樣背景的企業,包含食衣住行各行業的中階市場下。這些和日本進行策略聯盟的台灣企業,不僅可獲得 日本方面的加強訂單,也可以較順利地拓展大陸中階市場,創造台灣、日本、大陸三贏局面。
sherman最後給大家補充頂新集團與伊藤忠商事的策略聯盟關係就是一個例子,如魏董事長所言:「台日廠商之組合,在大陸最強。若沒有日本廠商之資金 力、信用力、技術力,康師傅無法成長。不過,在市場變化劇烈的日用品與食品領域,日本廠商獨自經營將難以成功。因為日本與大陸之語言及文化不同,與消費者 的溝通亦難,在這方面,台灣廠具較佳的華人社會行銷能力與累積員工教育管理方式。」
返回 2011年07月號 |
有錢人的電子報(Richman's E-News) > 2011年07月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