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 科技】沒有老(滑)鼠的生活?! Introducing U – MIT Mouseless Technology

找不到這個小工具說明網址
 
科技日新月異,新的科技不斷推陳出新。這一兩年蘋果Apple帶起了觸控螢幕的熱潮,各家廠商爭相投入,繼有電子書的全新應用藍海,亦推波助瀾的擴大了觸控技術的應用領域。更有甚者,在任天堂Wii的大賣之下,體感操控的概念逐漸被市場重視。以手勢互動、肢體操控的概念即將進入家用娛樂市場,像Microsoft即將推出的XBOX 360Kinect體感操控配備(前身為Natal誕生計畫)將帶給使用者全新的娛樂體驗。這麼多新的技術裡面,唯有一樣東西從發明至今約50年,它的樣貌卻始終如一,一直是人們不可或缺的好幫手。你猜到了嗎?那就是今天的主題-滑鼠!

 

滑鼠的發明要追溯到1963年,Doug Engelbart 在史丹福大學設計了第一個原型滑鼠,這個滑鼠使用木頭製作,當時配合Augment電腦使用。這最初的滑鼠設備今天看起來非常簡陋,它是一個類比設備,依靠底部的兩個金屬輪,帶動與輪軸相連接的可變電阻來產生滑鼠的位移信號。但是它的基本設計理念和當今的滑鼠差不多,通過移動滑鼠來帶動螢幕上的游標移動。1968年在舊金山召開的「秋季聯合電腦會議」上,他展示滑鼠的研究成果,這個展示後來也被稱為「展示之母」。

 
 

今天要談的主題很有趣,談的是萬一有一天電腦不再配備滑鼠?(你有想像過這個情景嗎?)你也許用的是觸控螢幕,需要在螢幕上指指點點;你也許用的是手勢操作,要對著電腦的webcam揮來揮去。兩種方式都很有趣(但不一定像滑鼠一樣好用),不過你也許還是比較想要用滑鼠。那麼,距離滑鼠發明40年後的今天,麻省理工學院MIT做了一個有趣的研究計畫。目標在於研發出一種隱形滑鼠,作用在於控制滑鼠游標及左右按鍵。原理是利用紅外線雷射和感應器配合影像處理技術,達成以手勢取代真實滑鼠的動作,成本約20美元。這樣聽起來技術難度好像跟傳統印象中的麻省理工學院MIT有點差距,但【有錢人的電子報】編者之所以推薦的原因在於下面這段影片的包裝手法。你會驚訝的發現,包裝手法有時候反而比技術本身重要,那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一段精彩的:「卡通影片」

 

MIT Mouseless

 

如果你是研究互動技術的人員,也許會發現劇中的主角很眼熟(當然不是那隻卡通老鼠),沒錯,他就是麻省理工學院多媒體實驗室(MIT Media Lab)的天才學生普拉納夫(Prarnav Mistry)。之前他最富盛名的研究就是稱做「Six Sense」的技術,他把實體世界和虛擬世界做了巧妙的結合,「Six Sense」的想法和發明讓那些科幻電影的橋段出現了實現的曙光。你可以在TED的演講短片中繼續延伸閱讀「Six Sense」這個巧妙的點子。

 

MIT Six Sense

 

 

附註:TED這家非營利組織(http://www.ted.com/),大家在影片開頭應該看到它的tag line了:Ideas Worth Spreading, TED三個字代表的是「Technology, Entertainment, Design」,很多現在很普及的科技新發明都是在這個組織的年度會議上發表引起廣大迴響的。

Comments